查看原文
其他

抛弃“铁饭碗”下海,他是如何成为上市公司掌舵人的?

宜春发布 宜春发布 2020-09-19



人物小传

朱军,1964年12月出生,

江西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。

作为宜春上市企业——江特电机的掌舵人,

他凭借其卓越的管理才干、先进的经营理念、

超前的市场眼光、高尚的人格魅力,

引领江特这艘航船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

乘风破浪,快速前进。



1986年,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江西冶金学院(现江西理工大学)机械系的毕业生朱军满怀热情回到宜春,进入宜春钽铌矿,担任技术员。


1988年,朱军调到宜春电机厂(江特电机公司的前身),先后从事新产品开发、市场开拓、产品销售等工作,成为宜春电机厂的一名骨干员工。可当时年轻的他不满足于眼前这种安稳舒适的“铁饭碗”岗位,毅然决定下海。


1994年,朱军与同事们一起创办了宜春市中三电器有限公司,从事特种电机的研发、生产与销售。



万事开头难,最难的是缺乏资金。


为了谋得企业发展的资金,朱军四处找银行借贷,可是一听说是一家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,银行都不敢借钱。后来在当时宜春春台乡政府负责人的担保下,朱军才在农业银行贷到了第一笔资金——7万元。


难的不仅仅是资金,还有来自于客户的不信任。1995年,中三电器还在几间低矮的房子里生产,很多客户看到厂房破旧矮小,认为他们没有实力,不愿意跟他们合作。


为了破解这个难题,朱军在抓好技术工作的同时,一次次跑市场、一次次登门拜访客户、一次次讲解电机用法。他的真诚与优质服务,终于赢得了客户的认可。来自广东的一位客户不仅采购了他们的电机,还借款20万元给中三公司,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。



就这样,靠着客户的信任和大家的支持,中三电器获得了快速发展,1997年,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,利润超1000万元。


与此同时,朱军的老东家江特电机公司由于机制僵化、人才流失等原因发展受阻,企业经营非常困难,1997年处于亏损边缘,销售收入仅有3000多万元。


这时的中三电器有限公司欲谋求做大做强,在政府的大力协调下,1998年,中三电器有限公司以购买国有股份的方式入股江特电机公司,两家企业实行强强联合,江特电机公司被改制为由民营企业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,朱军任总经理。



江特电机公司改制为民营控股后,朱军从企业内部改革入手,对全体员工进行身份置换,打破“铁饭碗”观念;大力实施员工“劳动、人事、分配”制度改革,实行“岗位能上能下、人员能进能出、收入能高能低”的新劳动用工分配机制;强化内部管理,大力开发新产品,开拓市场,提高产品竞争力……


经过10年时间的努力,企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,1999年到2008年,公司销售收入由3000万元增加到4.13亿元,利润由8万元增加到2867万元,上交税收由200万元增至1823万元。



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和人才队伍支撑。


2003年开始,朱军谋划企业股票上市工作。苦心人,天不负。2007年10月14日,伴随着上市的钟声敲响,江特电机股票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,成为全国中小型电机行业首家上市公司,融资1.87亿元,股票简称“江特电机”,股票代码002176。



2007年至2016年,江特电机公司实施过一次IPO,二次定增再融资,二次企业并购并配套融资,共从资本市场融资30多亿元;资产总额从5.2亿元增加到77.5亿元,营业收入从3.4亿元增加到50亿元以上,利润从0.31亿元增加到3亿元以上;公司涉及行业从单一电机产业发展到智能机电产业、锂产业、汽车产业。


2018年前三季度整体经营状况保持平稳发展,实现营业收入20.65亿元,同比增长10.5%;实现净利润3.49亿元,同比增长42.79%。



目前,江特电机下属子公司达30多家,分布在浙江、上海、江苏、天津等地和日本、德国、丹麦等国家,海内外员工7000多人。围绕“升级、转型”的发展主线,公司完成了锂、汽车、智能机电三大产业的布局。


更多朱军的追梦故事,请关注11月13日《宜春日报》


来源:记者贾芳

编审:杨娟、章芳

编辑:心远

小布想和你交朋友,微信号:zhangfang309

大家都在看  

➯乡村“大喇叭”!他26年义务宣传,让党的声音传遍十里八乡

➯青山成金山!他是如何让油茶果变“黄金果”的?

➯宜春筑梦!看看这位五星酒店“掌门人”的传奇之旅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